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工作者,他们也有可能会撰写农田生态系统方面的论文,为了方面他们查阅资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农田生态系统研究论文文献6篇,仅供参考。
1. 植物-土壤反馈理论及其在自然和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土壤反馈理论最早源于农业生产,近年来已成为生态学上研究植被动态变化、群落组成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响应人为干扰、气候变化等众多热点问题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支撑。本文首先总结了植物-土壤反馈定义和类型,分析了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该理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物种入侵、群落演替、植物共存及多样性形成、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多营养级交互作用以及响应气候变化等关键生态学命题。
2. 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农田生态系统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了通信技术、NB-IOT技术等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分析与探讨了具有智能操控、远程监控以及实时数据的多功能智能农田生态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农田生态系统使用的服务器的架构模式,在农田的不同角落中设置温度、湿度、土壤pH、二氧化碳浓度等,使用户能够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来实时的监控农田的运行状态以及各项数据,能够根据相应的参数使用智能化的控制方式来开展农业生产作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 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公平性研究
摘要:[目的]开展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其时空格局研究,对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农作物经济产量法分别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碳吸收量,并构建生态承载效率指数、经济贡献效率指数对2007—2016年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变化以及公平性进行研究。[结果](1)江苏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先上升后下降,并呈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
4. 干旱对灌溉和雨养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对比分析
摘要:灌溉是农作物应对干旱等极端气候条件的有效调节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未来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预估会增加,定量分析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干旱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评估人类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消极影响的能力,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5. 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6. 基于碳足迹的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摘要:【目的】研究安徽省碳源/汇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碳足迹空间聚集特征,为安徽省持续推进农业低碳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安徽省2008—2016年的农业投入品和农作物生物总量等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安徽省的碳源/汇及其碳足迹,并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运用空间可视化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安徽省16个设区市9年间的碳源/汇时空特征与碳足迹在空间聚集上的表现。
延伸阅读知识:农田生态系统研究论文发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