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致力于分享实用的中英文论文攻略,提供中英文论文协助发表指导。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咨询网学术期刊》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编辑部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编辑部审稿周期

甘肃农业科技杂志编辑部审稿周期

主办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国内刊号:62-1050/S
国际刊号:1001-1463
发表周期:月刊

  《甘肃农业科技》简介

  《甘肃农业科技》的前身是《农业科技简讯》,创刊于1963年,1970年改名为《甘肃农业科技简讯》,1973年更名为《甘肃农业科技》。1980年经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批准向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现有编辑9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5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4名。《甘肃农业科技》主管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省农学会,国内统一刊号:62-1050/S,国际标准刊号:1001-1463

  《甘肃农业科技》历经40多个春秋,尤其是全国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以来,经全体编辑人员的辛勤耕耘,《甘肃农业科技》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农业科技期刊之一。本刊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坚持突出西北地方特色和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适合农业科研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管理干部、农业院校师生及农民技术员。

  《甘肃农业科技》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收录

  《甘肃农业科技》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83;总被引频次:975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175;综合影响因子:0.092

  《甘肃农业科技》栏目设置

  试验研究、专题论述、新品种新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2016 年《甘肃农业科技》杂志09期投稿论文目录:

  荞麦新品种定苦荞1号选育报告 马宁;刘彦明;魏立平;赵小琴;贾瑞玲;

  陇黄2号

  优质抗病饲用燕麦新品种定燕2号选育报告 刘彦明;南铭;任生兰;边芳;

  胡麻新品种天亚10号选育报告 杜彦斌;王立军;张金;何丽;

  平川灌区玉米套作豌豆适宜模式研究 王建连;白斌;

  投稿论文:平川灌区玉米套作豌豆适宜模式研究

  【摘要】:在平川灌区比较了不同带幅玉米套作豌豆的产量、产值、土地当量比等指标。结果表明,4行豌豆、3行玉米套作,带幅1.6 m,豌豆行距20 cm、玉米行距30 cm,豌豆带距玉米带20 cm时玉米和豌豆混合产量最高,有明显的增产优势;产值达到最大,为3.17万元/hm2;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39。可在平川区灌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套作 玉米 豌豆 土地当量比 平川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