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咨询网致力于分享实用的中英文论文攻略,提供中英文论文协助发表指导。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咨询网学术期刊》近代史研究杂志社投稿
近代史研究杂志社投稿

近代史研究杂志社投稿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期刊级别:核心期刊
国内刊号:11-1215/K
国际刊号:1001-6708
发表周期:双月刊

  《近代史研究》简介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1979年,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切实的文风,提倡学术问题的自由讨论,鼓励探索创新;除约请享有盛名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撰稿外,特别注意鼓励和扶持在学术上富有开拓精神的年轻学者,发表他们的论作;策划和组织了许多涉及重要的理论方法和专题研究的讨论。主要发表中国近代(1840─1949年)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论文、专史以及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近代史研究》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内统一刊号:11-1215/K,国际标准刊号:1001-6708

  《近代史研究》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学术质量为选发稿件的唯一标准,不发人情稿,关系稿,不看作者名气大小,不收版面费,努力提高编校水平,在学术界赢得极高的声誉,成为近代史研究学界引领潮流的一流名刊。

  《近代史研究》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维普网、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

  《近代史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连续6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近代史研究》影响因子:

  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595;总被引频次:684

  截止2014年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953;综合影响因子:0.689

  《近代史研究》栏目设置

  专题研究、理论探索、人物研究、研究述评、书评及文评、读史札记、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

  《近代史研究》投稿须知

  一、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及文评、专题述评、读史札记、史实考订、史料评介、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酌情刊载论述1840年以前或1949年以后史事的文稿。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惠寄稿件(限中文稿),热诚欢迎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本刊提倡实事求是的学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倡导探索创新的学术研究和相互尊重的学术争鸣。

  三、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选取稿件惟重学术建树。

  四、来稿字数不限;提倡言简意赅,详略得体。

  五、来稿务请遵循学术规范,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法律和技术规范以及本刊有关规定。引文应准确无误,注释置于页末,项目务必完备。手抄字迹工整;打印行距应大于或等于五号字的1.5倍;电脑录入稿在收到本刊采用通知后请即寄磁盘,或用电子邮件方式传到编辑部。

  六、来稿请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提要和5个以内关键词。

  七、为便于审稿,请另纸提供作者情况,包括姓名、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并注意不在文章中出现能使审稿人直接判断作者身份的提法。

  八、来稿一经采用,即行通知。稿件寄出三个月后未收到采用通知者,请自行处理。

  九、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

  十、来稿请径寄本刊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

  2016 年02期《近代史研究》杂志目录:

  若即若离:战后中朝两党关系的初步形成(1945-1950) ………………………………………………沈志华;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谈判与1932-1937年的中苏关系…………………………………………… 张毅;

  苏联处置远东华人问题的历史考察(1937-1938) ……………………………………………尹广明;

  危机与危机利用:日本侵台事件与李鸿章和淮军的转型…………………………………………… 王瑞成;

  《日本“北满移民”研究》 ……………………………………………马伟;

  蒋介石父子招抚“台独大统领”廖文毅始末…………………………………………… 杨天石;

  《1908-1937年的交通银行》…………………………………………… 潘晓霞;

  台湾当局钓鱼岛主权论述的形成 ……………………………………………褚静涛;

  《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孤岛”时期上海劳资关系中的民族主义…………………………………………… 张福运;

  疑心生暗鬼——赵秉钧如何被“误”为宋案主谋 ……………………………………………尚小明;

  《海洋史上的近代中国:福建人的活动与英国、清朝的因应》…………………………………………… 村上卫;王诗伦;

  《史迪威日记》与胡佛档案馆藏史迪威日记稿的比较研究…………………………………………… 张宁静;

  范例: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谈判与1932-1937年的中苏关系

  【摘要】:中苏均视日本为远东地区的主要威胁,将对日政策置于各自远东外交政策的首位,因此在两国谈判中优先处理中日关系与苏日关系,结果导致中苏谈判断断续续地进行了5年。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为了与苏联合作抵抗日本,中国做出妥协,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简言之,中苏各自的对日政策,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谈判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走向。

  【关键词】: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谈判 中苏关系 中日关系 苏日关系